唐中宗李显,是唐朝第四位皇帝,他的一生跌宕起伏,充满戏剧性。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儿子,他身处权力漩涡的中心,命运随着母亲的政治野心而剧烈摇摆。
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子,最初被封为周王,后改封英王。由于两位兄长李弘猝然离世、李贤被废黜太子之位,他意外地被立为皇太子。公元683年,唐高宗李治驾崩,李显继位。然而,皇帝宝座尚未坐热,就因试图建立自己的势力、任命岳父韦玄贞为侍中,与辅政的母亲武则天爆发激烈冲突。武则天以“朕即使把天下交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”一言为借口,迅速出手,登基刚满两个月的李显被废为庐陵王,贬出长安。
此后,李显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流放与软禁生涯,先后被安置于均州、房州等地。这期间,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中,听说朝廷有使者前来,便惶恐地以为母亲要赐死自己。幸得妻子韦氏不断安慰和扶持,两人在困境中相依为命,李显曾对韦氏立下誓言:“若有重见天日之时,定当任你所为,绝不禁止。”这句话为日后韦后专权埋下了伏笔。
武则天晚年,在宰相狄仁杰等人的劝说下,决定将政权归还李氏。公元698年,李显被秘密召回神都洛阳,重立为皇太子。705年,武则天病重,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“神龙政变”,逼迫女皇退位,李显第二次登基,复辟大唐。
再次即位后,李显性格中软弱的一面暴露无遗。他对曾共患难的韦皇后极度纵容,使其势力不断膨胀,干预朝政。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野心勃勃,希望效仿武则天成为女皇。同时,李显对武氏家族成员(如武三思)也过分信任,导致朝政混乱,史载“墨敕斜封”官泛滥,政出多门。
公元710年,在位五年的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,终年55岁。据史料记载,他可能是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,目的是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。
李显的一生与多位皇帝紧密相连,因此被后世戏称为“六位帝皇丸”:他本人是皇帝,父亲是唐高宗李治,母亲是女皇武则天,弟弟是唐睿宗李旦,儿子是唐少帝李重茂,侄子更是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。这个略带戏谑的称呼,恰恰概括了他身处大唐帝国权力最核心的传奇一生,也折射出那段波谲云诡、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。